分享
6月12日清晨,,正值野生菌交易高峰的羅平縣長底鄉(xiāng)集市菌香撲鼻,。羅平縣公安局長底派出所民警、輔警攜社區(qū)志愿者穿行在擁擠的攤位間,,將印有劇毒鵝膏菌高清圖譜的宣傳手冊遞到菌農手中,。“這種帶疣狀凸起的菌子,,一朵就能要命,!”民警陳其虎指著宣傳板上的毒菌圖例,向圍攏的群眾高聲講解,。
在懸掛著“慎吃野生菌謹防食物中毒”橫幅的宣傳點前,,民警用三個“顯微鏡式”辟謠引發(fā)群眾熱議:“顏色鮮艷才有毒?錯,!致命鵝膏菌純白樸素”,;“生蟲菌子無毒?錯,!蟲蟻耐受度遠超人類”,;“炒熟能解毒?錯,!劇毒菌高溫烹煮仍致命”,。宣傳手冊中列舉的7種本地高毒菌圖譜,配合民警展示的器官衰竭病例ct片,,讓趕集群眾老李驚出冷汗:“去年我還采過類似的白蘑菇,,現在想起來腿發(fā)軟!”針對山區(qū)老人愛采菌的習慣,,民警創(chuàng)新采用“案例警示+科學拆解”雙軌宣傳,。除發(fā)放390余份含急救流程的科普手冊外,更現場演示“催吐洗胃”標準動作,。當志愿者用試劑檢測野生菌毒素時,,三十多位菌農主動掏出背簍里的菌子請求檢測。
“美味不抵生命重,,安全才是頭道鮮,!”民警表示,派出所將建立“菌季特別巡查機制”,,對違規(guī)售賣毒菌行為零容忍,,全力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通訊員:劉志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