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網(wǎng)訊(記者 王吉飛)在會澤縣田壩鄉(xiāng)這個并不引人注目的山溝里,,楊長友這個名字,,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每一位村民提起他的名字都會敬佩的豎起大拇指,。他35年如一日,,細心服侍、不離不棄照顧五位年邁老人(其中三位孤寡老人)的事跡早已經(jīng)傳唱出一段段佳話,。
生活坎坷,,自幼承擔
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時,這位樸實的農(nóng)民并沒有太多的話語,。短短幾年的孩童時光早已被他忘卻的一干二凈,,留下的只有滿目的滄桑和久經(jīng)壓力的一張面孔。過早的長大成人可能在我們看來并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在楊長友的身上卻是當年必須背負的責任與擔當,。
楊長友的童年和我們對于童年的了解并不一樣。由于母親殘疾,、父親的智力也有一定的障礙,,所以早期家里的生活過的十分困難,楊長友是在村集體和鄰里的關(guān)愛中長大的,。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反而使得楊長友異于常人的懂事,,十七八歲時,楊長友就已完全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他贍養(yǎng)父母,、供養(yǎng)年幼的弟弟,撐起了幾度面臨破碎的家,,勉強維持著一家的生活,。
積善成德,助人助己
當時村子里的生活還十分困難,,解決溫飽是那時候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一大難題,。楊長友雖然靠著自己的努力苦苦支撐著一家,卻也不免自己經(jīng)常受餓,??删褪沁@樣貧困的一家卻在當年做出了一個個令人驚訝的舉動來。
楊長友從小就有一顆善良的心,,父母坎坷的生活更是激發(fā)了他內(nèi)心善良憐憫之情,。村里當時有位叫楊寶安的孤寡老人,無依無靠,,經(jīng)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生活過的也是十分的凄涼,。楊長友看到老人這樣的晚景,心里十分難受,,經(jīng)過了一番思想斗爭后,他下定決心把老人接回家里來一同照顧,。用楊長友的話來說“也就是添一雙碗筷的事”卻是老人后半生生活的保障,,一家人也都很認同楊長友的做法。楊長友這顆善良之心自發(fā)芽之后就從未停止過生長,,之后的時間里,,他又把村子里另外兩位孤寡老人陸續(xù)接到了家里來住,一位是他的伯父楊朝富,,另一位老人沒有名字,,村子里的人都管他叫“啞巴三叔”。
照顧五位老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七口人要吃飯,,五位老人生活起居要靠他來照顧,又要供弟弟上學,,楊長友身上的擔子可想而知,,但楊長友自那天起就從未退縮過,那瘦弱的肩膀一扛就是幾十年,。
楊長友每天的事情就是奔波于田間和家中,,除了要做好家中的農(nóng)活,又要照顧好老人起居,,每次做好飯了都是先給老人們吃好了自己再吃點殘羹剩飯,,老人行動不方便,每天上廁所,,都要楊長友背出背進,,晴天還要背出來曬曬太陽。五位老人同住一個屋檐下,,其中不免有些摩擦,,加之老人中有殘疾的,有智力存在一定障礙的,,楊長友只能像哄孩子一樣不停地哄勸好每一位老人,。雖然生活過的又苦又累,但是每當看到老人臉上露出的笑容,,楊長友都十分的欣慰,,也正是這幾位老人給了楊長友繼續(xù)努力下去的動力,他無怨無悔的繼續(xù)著自己的贍養(yǎng)之路,。
心善之人,,定收善果
春去秋來,,轉(zhuǎn)眼間楊長友就過了成家的年紀。直到1997年,,年已30歲的楊長友才迎來自己的愛情,。23歲的范柱美是村里人介紹的,當時,,介紹人說楊長友這小伙子心眼好,,人老實,但是家庭負擔重,,可沒想到范柱美聽了楊長友照顧老人的故事,,卻被感動了,反而讓家人陪著約見了楊長友,。就這樣,,范柱美走進了楊長友的生活??瓷纤夹暮?,有孝心,才跟他結(jié)婚的范柱美,,不但沒要分文彩禮,,還用自己柔弱的雙肩,共同承擔起贍養(yǎng)五位老人的重擔,。成親后,,楊長友的家里多了位好幫手,范柱美每天起早貪黑下地種田,,回家做飯,。
好人應該有好報,但不幸的是,,2006年的一天,,楊長友與他的妻子范柱美在安排好幾位老人的生活后,到自家的田里薅鋤莊稼,。下午3點左右,,一個鄰居跑來告訴他們,他年僅5歲的女兒在村邊小橋上玩耍時掉到橋下摔傷了,,被人送到了醫(yī)院,。兩人連忙放下手中的鋤頭,趕到醫(yī)院時,,孩子已經(jīng)沒救了,。失去女兒的痛楚,讓楊長友的心久久不能平復。面對傷悲的妻子,,楊長友的內(nèi)心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他把責任全都攬到了自己的身上,不住的安慰妻子,。所幸時間慢慢的磨平了傷痛,,現(xiàn)在夫婦兩又有了一對乖巧懂事的兒女。
上行下效,,孝心永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還在上學的一雙兒女,,自小耳濡目染父親的仁義之舉,如今已是一個懂事的“小大人”了,。在家里常常幫助父母照顧老人,,為他們削水果、洗衣服,、買藥品,。家中墻面上貼著的一張張獎狀也看得出孩子的學習十分用功。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楊長友義務贍養(yǎng)老人的好事,一做就是三十五年,。在這漫長的日子里,,楊長友吃盡苦,受盡累,,但他無怨無悔,。如今,五位老人中,,已有三位離世,,老人中還有自己的父母健在,楊長友的生活水平也因一家的善良與辛勞慢慢的有了不錯的改善,。目前,,他贍養(yǎng)著年邁的父母,和妻子一起照顧上學的孩子,。三十五年的付出,,他溫暖了別人的人生,而他的人生也因此增添光彩,。2004年楊長友的事跡被媒體報道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這個默默無聞的老實農(nóng)民不僅成了全鄉(xiāng)的名人,還成了全縣的名人,,先后受到國家,、省、市,、縣各級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