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宣威的野生菌進入瘋狂生長的季節(jié),。在宣威市南部的熱水鎮(zhèn),清晨的大地上泛著露水涌出的菌味兒,,曠野的長風拂過這片紅色的土地,。此期,正是撿菌的好時節(jié),。
每到這個季節(jié),,家鄉(xiāng)人不分男女,不論老少,,家家戶戶都會不約而同加入到采菌“大軍”之中,。熱水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xiāng)、是懷舊,、是留戀,,他們都想把最鮮美的味道留給家人。
天蒙蒙亮,,管它紛紛雨,,還是點點晴,村里人都會提著籃子信心滿滿,,三三兩兩朝松樹林而去。我們村的松樹林底下比較開闊,,也許是村里人常來撿拾枝丫做引火柴,,嬌小的灌木以及小松苗漸漸隱退了吧。開闊的松樹林下是菌子的天堂,。菌子們有一條修長的白腿,,亭亭玉立,遠遠望去,,它就像打著傘的微胖少女,,當然等它完全把傘撐開的時候,就是人老珠黃了,。
撿菌子,,最好吃最鮮嫩的時候,是它剛冒出頭的時候,。你得小心翼翼地將它從地里完完全全地請出來,,放進籃子里,,如能撿上一二十枚就可做一鍋鮮美的湯了。若要撿得更多,,就得到大偏坡或是二臺坡那一帶,,土山、茨凹子,、四方地那邊菌子也多,。我的經(jīng)驗是有紅土的地方菌子就多,特別是青頭菌,、奶漿菌才多,,若是要撿雞樅、開荒菌就要去石口子,、藤子凹那邊去,。
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去帶紅土的山里撿拾,,因為在松樹林下,,一棵棵松樹上面枝繁葉茂,四周開闊,,不高不矮,,一是樹下菌子多,二是便于撿拾,,若是有菌子的地方,,遠遠的就能看到。再者,,有些松樹的下層長的是蕨類植物,,根部都是腐爛或待腐爛的落葉。這落葉就是各種菌子的溫床了,。一陣絲絲雨后,,再吹點晨風,此時的山里薄霧繚繞,,仿若仙境,。趕早撿菌子的人們,東一個西一個,,忙著找菌子,,你撿你的,我撿我的,,互不干擾,。
回憶起來,不得不提父親撿菌子是非常厲害的。他早晨到山里走一走,,轉(zhuǎn)一轉(zhuǎn),,一頓早飯菜的茵子如約而至,全家人都能沾光享到口福,。在菌子旺季,,通常父親都會手提一個籃子或一個口袋上山,回來時要么小半籃,、要么大半袋,。記憶中就沒有父親撿菌空手回家的時候。
雖然如此,,其實菌子并不是多到撿不完的地步,,而且菌子的得來總是需要一番付出,得來沒那么容易,,所以有些人不說撿菌子,,而是說找菌子。一個“找”字,,暗含著必須有所付出,,而“撿”就太容易了,給人滿地都是的錯覺,;“找”字表明了得到菌子的不易,,菌子不少,但找的人太多,,用家鄉(xiāng)人的話,,叫人比菌多。
現(xiàn)在,,找的人就更多了,,競爭也更激烈,加之我也上了年紀,,沒有年輕時的體能,。找菌子是一項體力活,腿腳要好,,速度要快,短時間內(nèi)要走很多地方,。但我想,,只要出去,總還是不會空手歸來,。我,,還算是熟悉菌子窩之一員,知道菌子的生長條件,,記得每一窩菌子每年的生長時間,,這是關鍵,,不早不遲,去了就逮個整著,。
撿菌子,,是一種生活智慧,老家的人懂,,我也懂,。在熟悉的范圍內(nèi),我們都清楚的知道在哪里,、什么時候,、有什么。歸來,,已是菌味十足,。一年年下來,時節(jié)一到,,記憶就會跳出來,,告知我該干什么,告知我這個季節(jié)有什么收獲,。心心念念的菌子吆,,這回我來了。
相對于撿菌子的技巧,,傾注的心意才最值得回味,。在老家,菌子是這個季節(jié)里極為平常的家常菜,,但它平凡而珍貴,,是每因時節(jié)憶團圓的味道,它就是每個家庭團聚的縮影,,因味而聚,,因菌而歡。
宣威熱水的野生菌是熱情好客的,,它總是把濃郁的香味,,彌漫在周圍的空氣中,讓人未謀其面先聞其香,。一盤菌子,,足以讓最平凡的食材,陡然變得酸楚動人,,這是一年中最美味的團聚,,也注定是每一個家鄉(xiāng)人心底里的“鄉(xiāng)味兒”。
通訊員:楊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