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六月,,沿著礦山鎮(zhèn)牛欄江畔環(huán)游,,樹影斑斑的垂柳,、競相開放的山花,、波光粼粼的江水,、蜿蜒曲折的道路,、形式各異的懸崖峭壁和那呼之欲出的美景正散發(fā)出它們獨特的魅力,。
位于二臺坡村的三道拐小組是牛欄江水流經(jīng)的一個村落,,這里有1958年開始修建號稱“絕壁天渠”的大紅巖水渠、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遺留下來的碉樓,、有鉛鋅礦冶煉遺址,、有連接大井雙車、貴州新江村的道路和吊橋,、有自然形成的“牛鼻子”洞......從村委會到這個小組,,雖然只有幾公里的路程,可山頂?shù)缴侥_蜿蜒的路程有時會讓人感到暈頭轉(zhuǎn)向,,甚至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但進入這個村落以后,你會完全被它的原始和美感留住,。
從吊橋上經(jīng)過,,河岸兩側(cè)垂柳婆娑,被微風溫柔的吹拂而過,,樹葉窸窸窣窣的摩擦聲仿佛一段悅耳音樂,;透過陽光的水面,伴著微風和樹影,,碧波蕩漾,;走完吊橋,你就到達貴州的地界,,從這邊觀景,,你能清楚的看到“牛鼻子”洞的奇特之處,它是生長在懸崖上的兩個洞眼,,順壁而上光滑的石頭在多彩而又茂密的樹木映襯下,,格外顯眼;坐在這邊小憩,,你能看到遠處的大紅巖水渠,,順著河流蜿蜒而下的水渠,中間由人工鑿開,這里的村民守候著它60余年,,如今,,雖然已沒有引水的功能,但它的生命線依舊銅鈴聲聲,,石頭紅,、黃、灰,、白的紋路讓它看起來更具歷史感,;從遠處觀看這個緊鄰江水的小村落,順流而下的江水突然轉(zhuǎn)彎,,剛好留出一個空間讓人們能在這里寄居,、勞作,仿佛河水都在為它的存在而讓道,,這里繽紛的自然色彩與遠山絕壁,、沿岸的小村落交相輝映,宛如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順江而下的另外一個村莊叫格核米村,,這里的新橋小組顧名思義因有一座石橋而命名,這座石橋叫新橋(又名友誼橋),,據(jù)相關(guān)資料顯示,,它始建于1810年(清嘉慶15年),由東南向西北橫跨牛欄江,,橋長84.5米,,由橋墩、單孔古拱橋和鐵索橋三部分組成,,但因歷史原因被炸毀,,后又因江水猛漲、上游泄洪等原因,,導致20多米的鐵索欄被卷走,,現(xiàn)在能看到的僅是一半的橋墩和簡易的木橋,,只能在水位較低的時候方便兩邊村民走動,。
順著橋底攀爬到完整的橋面,雖然已經(jīng)沒有當初完整的模樣,,被炸毀的石塊,、周圍長滿的青苔、獨特的破碎感見證了它歲月的痕跡,,周圍被清澈的河水和蒼翠的樹木覆蓋,,偶有羊群經(jīng)過,肆意的在河水里玩耍,在岸邊啃食著青草,,好似流連忘返一樣,,直至主人催促才成群的向回家的方向走去。
順著江水向下游走去,,有一片適合小憩的“樂園”,,這里有長滿蘆葦和樹枝的沙灘、有天然形成形色各異的石頭,,這里的河水清澈見底,,水流拍打在石頭上的浪花在墨綠色的水面上顯得格外白皙,這片沙灘像一條小魚一樣奮力向前游動,,換個角度,,它又如同一個愛心將自己定格在河中間,而這條像藍色的綢帶一樣的江水,,蜿蜒曲折地飄落在大地上,,被兩邊的大山夾擊著流向那看不見的遠方。
江水流經(jīng)的最后一個村落現(xiàn)隸屬二關(guān)營村,,它接壤貴州省畢節(jié)市威寧縣海拉鎮(zhèn),,從山頂沿著道路而下,你能看到層峰疊嶂的山林交叉著藍綠色的江水,,中間交織著層次分明的土地和蜿蜒崎嶇的道路,,再點綴著幾處白的、灰的,、紅的,、藍頂?shù)姆课荩纳弦粡堈掌?,宛如畫上去的景色一樣那么不真實?br/>
江底的大橋是連接兩省的重要通道,,許多車輛、離縣城較遠的群眾都是從這座大橋經(jīng)過來節(jié)省路程,,靠近橋附近,,你就能接收到貴州的信號;站在橋上,,也算是一腳跨兩省,,你能欣賞河兩岸一棵棵清秀的柳樹立在岸邊,郁郁蔥蔥,,微風拂來,,柳枝輕輕搖擺,婀娜多姿,,猶如含情的少女,,又如飄逸的古典舞,,輕盈飄逸,讓人浮想聯(lián)翩,。
站在河對岸俯瞰這個村落,,你能看到突兀的山澗和一道一道“回頭”的道路,這里因地質(zhì)原因,,樹木較少,,但從山頂?shù)缴侥_居住的人和煙火氣來看,附近居民已經(jīng)用自己的方式在這里生活了多少代,,它們時而在云朵和陽光交替中忽明忽暗,,時而在雨水滋潤下河霧氣的籠罩下色彩明亮,讓人感受它色彩微妙卻又意境豐富,,讓這個村落猶如古樸的水墨畫一樣.......
你看到這些被“隱藏”或者“遺忘”的風景了嗎,?
(通訊員: 漆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