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召,,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用她的大愛,,撐起了家里的一片天,。李小召家在王家莊街道新屯社區(qū),結婚后與丈夫李國平育有一子一女,,并常年與公婆住在一起,,夫妻相敬相愛,遵紀守法,,在生活上互相照顧,,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尊老愛幼,,教子有方,一家人相親相愛,,其樂融融,幸福美滿,。
孝敬公婆 常做“貼心人”
1988年9月,,李小召的婆婆乘坐馬車不慎從大橋上翻入水庫,,導致左腿摔斷,且因被水嗆而患上慢性氣管炎,,長年累月需要吃藥,。李小召與丈夫2000年12月結婚,一直和父母同住一處房,,同吃一鍋飯,,她從來沒有一個不字、一句嫌棄的話,。老人有什么需要,,兩口子總是盡力滿足;老人有什么病痛,他們總是第一時間帶著老人去看病,、照顧吃藥,,用心用情讓老人感受到晚年的幸福。2017年的一個夜晚,,李小召的婆婆突發(fā)疾病,,疼痛難忍,李小召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立馬讓在加班的丈夫回家,,安頓好孩子和公公,夫妻倆帶著婆婆到馬龍區(qū)醫(yī)院,,檢查無大礙后,,滿頭發(fā)汗的李小召終于松了口氣,接下來的一個月,,李小召擔心婆婆一人住院吃的不好,,上班都是全勤的李小召第一次請了假,全程陪著婆婆,,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本來要住院一個月的婆婆三個周便康復痊愈。帶著在他們的帶動下,,兄妹5個爭著照顧老人,,遇到老人生日,兄妹們爭著買菜做飯,,采訪時都能看到那位72歲的老人眼中說不盡的自豪與幸福,。
勤勞致富 勇做“帶頭人”
剛結婚那幾年,家庭擔子重,,靠耕種幾畝薄田遠遠無法滿足家庭日益增長的開支需要,。夫婦倆先后外出在馬龍玻璃廠、曲靖塑料廠務工,,在務工期間,,李國平勤懇務實,、公道正派,被選為班長,,年終還被廠里評為“先進工作者”,,李小召為了照顧在馬龍讀書的子女,選擇在學校附近開超市,,每天在不足5平方的倉庫中做飯,,保證孩子們成長所需營養(yǎng)。夫婦倆省吃儉用,,終于在2015年蓋起了新房,。2016,孩子們都長大讀初中了,,父母年邁需要人照顧,,夫妻倆商量一起返鄉(xiāng),夫婦倆流轉土地30余畝帶領群眾種植烤煙,、山藥和辣椒,,年底都取得不錯收益。夫婦倆將自己摸索出來的種植經驗毫無保留的教給大家,。在他們的帶動下,,群眾種植技術有了較大提高,收入逐漸增加,,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李國平也被王家莊街道評為“致富帶頭人”,并被群眾選舉為居民小組長,。身為居民小組長,,李國平深知自己的崗位職責,不知多少次,,村民來到田頭找他,,說自己的親人患了病,請他幫忙送去醫(yī)院看病,,李國平總是馬上放下農活就去,。不知有多少次,李國平晚上去串門做工作,,去看望病人,,去調解家庭或鄰里糾紛。李國平所做的好事,,村民們數(shù)說不完,,2015年修通村道路遇到資金不足,李國平墊上了家里1萬多元的積蓄;今年天氣干旱,李國平與另外兩位村干部籌資購買了幾臺抽水機,,連續(xù)7天7夜守在田頭抽水機旁,,幫助村民抽水春耕……
積極擔當 樂做“熱心人”
李小召的丈夫李國平,2016年被群眾選舉為小組長,。家里的農活由她一人打理,李小召無怨無悔,,全力支持丈夫工作,。在凈環(huán)境、改廁所,、修溝渠,、鋪道路等義務勞動中,她拿上自己家的生產工具,,主動帶頭參加,,修溝渠時被石頭砸傷手,用紗布簡單包扎一下便繼續(xù)參與勞動,。村里有名的懶漢都說:“看村長的媳婦都這么賣力,,我也不好意思懶了”,也積極參加各項義務勞動,。在丈夫李國平的帶領下,,村內建起了居民活動室,硬化了1.6公里的村內道路,,通過聯(lián)戶共建模式,,新建衛(wèi)生廁16座,全村旱廁全部消除,,人居環(huán)境大幅提升,。由于工作成績突出,李國平2018年被選舉為社區(qū)監(jiān)委會主任,,2020年被選舉為社區(qū)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
團結鄰里 爭做“模范人”
有句老話叫“遠親不如近鄰”,,幾十年來,,不論鄰居們誰家生活上遇到困難,李小召夫妻倆都第一時間到場,,張張羅羅,,忙前忙后,出力獻策,。村內群眾辦理紅白事,,她都會主動上門去幫忙,拔蔥倒蒜,、洗碗摘菜,,做完這個做那個,,像給自家辦事一樣踏實。夫妻倆流轉土地30余畝種植烤煙,,忙時都是聘請低保戶參與幫忙,,提高了低保戶的收入,幫助低保戶脫貧致富,。村內有兩戶留守老人,,夫妻倆常年上門照顧,看病吃藥,,送米送油,。兩戶老人逢人就說,小召家兩口子比自己的親兒子,、兒媳還親呢,。像這樣的小事兒,李小召已經記不清做過多少次了,?!叭嘶钪荒芄鉃樽约?,做件好事心里總是踏實的,。況且我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值得一提,?!边@就是她的想法。
以德育人,,父慈子孝,。在夫妻倆的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之下,兩個孩子學習成績優(yōu)異,。目前大女兒在云南財經大學讀大一,,在班里任學習委員,兒子在馬龍一中讀高一,,兄妹倆始終保持成績優(yōu)異回應著父母的期待,。尊老愛幼成了這個家庭的家風,代代相傳,,根深蒂固,。李小召孝順丈母,敬重丈母的舉動,,深受周邊群眾的好評,,也深深感染了周邊村民,陶李小召的事跡在周圍廣為傳頌,大家在傳頌中受教育,,在傳頌中受感動,,在傳頌中升華思想,在傳頌中學習榜樣,。有力地倡導了尊老愛老,,敬老養(yǎng)老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為創(chuàng)建和美家庭,、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表率,,為新建村樹立了榜樣。 而李小召卻說:“我是普通的農民,,沒什么文化,靠的是沒日沒夜的辛勤勞動過日子,,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p>
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有很多像李小召這樣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人,。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跡、平凡的感情,,卻在默默付出的點點滴滴中造就了許多的不平凡,,這些點點滴滴的感動匯聚成一個個文明、和諧,、溫馨的音符,,奏響了文明、和諧,、美麗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