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2021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際和國內的結合上,,深刻透徹闡明了促進共同富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問題。
從古到今中國人從未停止過追求“共同富?!?,《禮記》中“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勾勒出“大同”景象,,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以實現“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的“大同世界”;管仲提出用“養(yǎng)長老,,慈幼孤,,問疾病,匡貧窶”等方式調節(jié)貧富差距,,都體現了中華民族對共同富裕夢想樸素而不懈的追求,,“小康”、“大同”,、“富民”思想躍然紙上,,實現共同富是民之所盼,國之關心,。
從覆蓋對象看共同富裕是惠及全民的富裕,。列寧強調“共同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財富為全體勞動者而不是為一小撮富人造福”,,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當前世界上的發(fā)達富裕國家并不是每個人都生活富裕,,相反貧富差距還相當嚴重,。而我們的“共同”則反映的是促進人民富裕是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人民群眾都能與整個國家的發(fā)展保持大體同步,,而非服務于某一個群體,、集團和地域的片面活動。不是《漢書》中所描繪“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貧富分化嚴重現象,。因此,從覆蓋對象上看,,少數人或一部分人的富裕甚至多數人的富裕,,都不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必須是普遍的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
從涵蓋內容看共同富裕是物質精神的富裕,。共同富裕不只是狹義上的指物質方面的財富,更是精神層面的富足,,物質上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同樣精神貧瘠也不是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應呈現人們物質和精神層面的充實與滿足,。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是人民群眾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價值觀念不明確,,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真正從根源上杜絕貧困,,不僅需要在物質上提高人民大眾的生活水平,,而且需要發(fā)揮精神文化的價值,提高人民大眾的思想道德水平,,注重物質扶貧和精神扶貧的共同作用,,為精神“補鈣”,解決精神貧困問題,,激發(fā)內生動力,,在精神、文化,、道德,、素養(yǎng)等精神文化的共同富足,才是真正全面的共同富裕。
從實現方式看共同富裕是共建共享的富裕,。我國現階段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只有堅持共建共享的發(fā)展理念,,補齊民生短板,,才能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現實要求。共建共享不是一部分人去創(chuàng)造財富,,另一部分來分享財富,,不是“一平二調”“共產風”“吃大鍋飯”等同等的平均主義,更不是節(jié)制資本,、遏制資本,,要劫富濟貧,剝奪企業(yè)家,、富人的財產,,不保護私有產權的表現。共享發(fā)展既意味著廣大人民群眾整體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意味著合理范圍內的收入,、財富分配差別。共建共享首先要共建,,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只有人人參與創(chuàng)造,廣匯民智,,最大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的共建局面,才能把“蛋糕”做大,,不斷提高共享的數量和質量,,從而才能真正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為實現共同富裕創(chuàng)造條件,,而只有實現勞動成果全民共享,,才能讓發(fā)展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
從發(fā)展路徑看共同富裕是循序漸進的富裕?!肮餐辈皇峭瑫r富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漸進,、“非均衡性”,、遞進式的發(fā)展過程,。從國家層面看,,在實現共同富裕過程中由于歷史條件、區(qū)域環(huán)境,、現實基礎,、體制機制等不同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城鄉(xiāng)差別、地區(qū)差別,、行業(yè)差別,;從社會個體層面看,當前社會大眾普遍面臨著“住房,、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領域的精神困擾,,加上每個人能力,、智力、體力,、家庭環(huán)境的都有所差別,,這些都影響著不同成員實現富裕的進程,全體成員不可能在同一個時間同時達到富裕,。這些就決定了當前發(fā)展階段下的共同富裕建設必然是漸進性,、曲折性、梯級式的歷史性的長期過程,, “等不得,,也急不得”,一蹴而就是違背社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只有以點帶面,,不斷總結經驗,逐步推廣,,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徑才能最終實現長期性,、可持續(xù)性的穩(wěn)步發(fā)展,共同富裕之路才可以走得更寬,、走得更遠,。
作者:秦柯棋
單位:云南省宣威市復興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