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7歲的桂寶祥老人,,沒有驚天動地光輝的事跡,但是他有對家鄉(xiāng)——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富樂鎮(zhèn)最真摯的情感和眷戀,,有一顆樂善好施的愛心,。近日,桂老向富樂鎮(zhèn)捐贈100萬元濟困助學,,并承諾,,在有生之年,每年捐款不少于50萬元,。

在富樂鎮(zhèn)專門為他舉行的“慈善愛心捐贈”儀式,,桂寶祥老人現(xiàn)場進行了捐贈并明確了捐贈對象。老人表示,,他并非“土豪”,,也不是“暴發(fā)戶”:“我只是一個想為家鄉(xiāng)做點事的普通群眾,看到那些貧困學生,,優(yōu)秀老師,,困難老人 ,我就想做點什么,,救助那些貧困山區(qū)的學生,,幫助那些優(yōu)秀老師?!?/p>

簡單樸素是老人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滿頭白發(fā)是歲月流逝的證據(jù),雖已是87歲高齡,,但精神矍鑠,,只要有時間,他總喜歡到自己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走走,,回想那段不可抹去艱苦奮斗的日子,。
桂寶祥老人對記者說:“1955年,我22歲,,就來參加了中央地質(zhì)隊 523隊當搬運工,,主要搬鉆機,安裝后給鉆機工打鉆,。搬運鉆機有時候在富樂地界上,,有時候又到河對面的富源鋅廠、 蘇家村、長平梁子,,一天8小時的工作量,,非常辛苦。有時候地面工作完了 還要在井下用大錘炮桿打眼,,兩個人,,一個扶著炮桿,一個打眼,,既危險有辛苦,。1959年,離開富樂調(diào)到昭通 ,,昭通也是探礦,,但沒有探到,就到宣威煤礦工作了幾年,,工作了幾年就回來了,。”

回憶過去的人生經(jīng)歷,,老人雖不健談,,幾個重要的人生節(jié)點,還是記憶猶新,,四歲喪父,,七歲隨母親改嫁,在舊社會,,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忍受百般欺凌,,吃盡人間苦楚,,當過童工,學過縫紉,,直到新中國成立,,才慢慢活出人樣,有了自己的事業(yè),。
說到過去,桂寶祥老人有些哽咽:“我們過去家庭比較困難,,七八歲就自己維持自己的生活,,東找一頓,西找一頓,, 餓一頓,,飽一頓,十分可憐,。睡的是草窩,,穿的比較爛,,過的困難日子太多了,到十六七歲才自己去找點事情做,。新中國成立后日子逐漸好起來,,后面就去參加地質(zhì)隊工作 ?!?/p>

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塑造了老人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作風,,作為從舊中國跨越到新中國的一代人,,老人有太多感慨,國家強大了,,家鄉(xiāng)舊貌換新顏,,自己也富了起來。正因為自己從小吃過太多沒有文化的虧,,受過太多的罪,,現(xiàn)在富起來的桂寶祥老人不愿見到周圍的人再和自己小時候一樣,受窮,、沒文化,。加之在脫貧攻堅等國家大政方針的引領(lǐng)下,本就善良的他濟困助學慈善之心油然而生,。
說到新時代,,桂寶祥老人有些激動:“現(xiàn)在這個社會與過去相比變化太大了,說不出來的好處太多了,。我在電視上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常常去農(nóng)村看望老年人,,看望貧困學生,對我觸動很大,。在我們當?shù)赜胸毨絽^(qū)的學生,,有困難老人,我也就想著來幫助助他們一點,,盡點微薄之力,。”

人之初,,性本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在桂寶祥老人看來,,慈善不僅可以安老助孤、扶貧濟困,同時也可以鼓勵先進,。幫助亟須解決的困難也是一種慈善,,政府主張倡導(dǎo)的是慈善,個人力所能及的幫助也是慈善,。
鄰居牛田俊說到桂寶祥贊不絕口:“我跟他從小一塊長大,,現(xiàn)在他87歲,我85歲了,。他從小尊老愛幼,,是個勤奮的人。他后來通過開采礦業(yè),,發(fā)展起來了,,有錢后,他依然平易近人,,經(jīng)常修橋補路,,做公益事情,扶危濟困,,在我們富樂算得上一個大善人,。”
臨別前,,桂寶祥老人對記者說:“我捐贈點錢是一點小意思,,這個基金會建起來以后,希望給更多的人來參加基金會,,照顧更多貧困山區(qū)的困難群眾,、學生和老人 ?!?nbsp;
云南網(wǎng)記者:包濤 全婧
通訊員:張虎 侯映 唐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