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珠江網訊 經過幾場夏雨的洗滌,,盛夏的陸良縣龍海鄉(xiāng)花木山林場 一派蔥蘢。茫茫林海間,,鳥聲四起,,松濤陣陣。
三十年前,,這里還是石漠化嚴重的荒山荒溝;三十年后,,這里是人與各種動物的綠色家園,。
“這是王小苗,、王家壽,、王長啟、王家云,、王家德,、王開和,、王德映、王云芳八位老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痹邶埡I交旧搅謭龅牟t望臺上,護林員王石貴指著眼前的茫茫林海說:“我在這里已經看守八年了,。每當看到這壯觀的林海,,我就會有產生一種奮進的力量?!?/p>
從1980年至2019年,,38年過去了。當年的八個拓荒者已經有一半走完了人生的旅程,,而健在的四人年事已高,,只有一個人能接受媒體采訪。
幸好,,青山為證,!他們的奉獻,早已像一座綠色的豐碑,,鐫刻在滇中大地的青山之上,。
一、十年植樹 荒山石漠起綠蔭
造林,,緣起于村里的一次民兵訓練,。
1980年的某一天,三十多歲的龍海公社樹搭棚村的民兵營長王小苗打靶訓練歸來后,,心里一直不是滋味,。山上裸露的亂石、稀疏的草木,、荒涼貧瘠的景象深深印在腦海中,。他不止一次地想,要是山上有樹該多好呀,。
事有巧合,,也就在那個時期,全國掀起了“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運動,,云南多地都掀起了植樹造林熱潮。因此,,當王小苗找到大隊干部說造林的想法時,,立即得到同意。
造林是政府主抓的工作,,自然就有了經費安排,。王小苗一聽高興壞了,。自己不僅能綠化荒山,還能有收入,。于是,,王小苗到村里動員青壯年,要大家一起來造林,,綠化荒山,,增加收入。
可是,,龍海山海拔2300米,,寒冷荒涼,條件異常艱苦,。但在他的動員下,,王家壽和弟弟王長啟,王家云和弟弟王家德,,以及王開和,、王云方、王德映紛紛加入進來,,由八個青壯年組成的植樹隊伍就這樣形成了,。
“青青高山都是巖,我背背簍造林來,,不怕風雨不怕曬,,一顆紅心為人民?!蓖跣∶缱跃幍纳礁?,道出了當時八個人的共同心聲。
從此,,造林,,開啟了八個青年艱辛而卓有成效的一生。
起初,,他們像種南瓜似地把松子埋進土里,,沒想到松子早就被老鼠、松鼠偷吃了,。即便幸存下來的也長不好,。幾番汗水,到頭來落得空空如也,。
雖然出師不利,,但他們并沒有氣餒,決定改變種植方式,,把傳統(tǒng)的播種子改為移栽樹苗,。在縣林業(yè)技術員的幫助下,,開始做育苗試驗。苗育成功后,,一下就提高了樹苗的成活率,。他們還從中摸索出了一條育苗的黃金規(guī)律:長到50天的樹苗,移栽成活率可達到100%,;長到80天的樹苗,,成活率反而會降低,只有60%,;長到100天的苗,,成活率不到10%。
育苗成功,,大干快上,。為了不違季節(jié),他們就冬天挖塘,,夏天栽苗。
“成活率要在80%以上才算合格,,我們栽的達到95%以上。驗收合格后,,每畝給10元工錢?!苯衲?4歲的王德映老人說:“一畝地要2公斤松子育苗,,1.5元一公斤,每畝成本3元,。除去育苗費,就是造林隊員的收入,,每人每天的收入大約是7角3分?!?/p>
因為造林成活率高,,面積也越來越大,,八個造林青年的名氣隨之遠播四方,。于是,,縣里的很多鄉(xiāng)鎮(zhèn),,紛紛請他們去幫助造林,。八位青年欣然同意,他們面向社會招募了800名青年男女,,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每人帶100人,,把樹苗植進了陸良縣荒山荒坡的每一個角落,。
“山高水高,,不如人的腳板高;天大地大,,沒有人的決心大?!蓖跣∶缱跃幍倪@首順口溜,為他們當時的心境作出了真實的寫照,。他們一邊造林,一邊與饑餓,、疾病和貧窮落后搏斗著。
1986年,,王小苗在三岔河鎮(zhèn)白石巖村委會龍盤山上指導造林時,餓昏在造林現(xiàn)場,,不省人事,被送到縣醫(yī)院搶救,,好轉后又返回造林現(xiàn)場繼續(xù)工作,。就在造林期間,他十七歲的兒子得了敗血癥發(fā)高燒,,他沒時間趕回去送醫(yī)就治,待她妻子幾經輾轉把孩子送到曲靖醫(yī)院時,,孩子因延誤治療時間而離開了人世,。
王家壽的兒子王明昆今年47歲了,他是當年植樹的親歷者和見證人,。說起往事,至今如數(shù)家珍: “我和王小苗叔叔在一個工棚里住了五年,。下冰雹時,,能從屋頂打進來,打在人的臉上,。冬天夜里太冷,,有時冷得睡不著,他就起來烤火,、抽水煙筒,。腳開裂了,就用針線縫起來,。沒有革命精神是吃不了這種苦的?!?/p>
10多年來,八個人走村串寨,,先后在陸良縣境內的龍海、馬街,、板橋等9個鄉(xiāng)鎮(zhèn),,師宗,、羅平等鄰縣的部分地方,,累計承包植樹造林13.6萬畝,,檢查驗收成活率都在90%以上。漸漸長大的樹木,,終于給千年荒山披上了一層綠蔭。大家臉曬黑了,,手起繭了,,人消瘦了,,但看到成長中的樹林,,心里都有說不出的高興,。
山上有樹了,總得有個名字才行,,王小苗給這片林地取名為“花木山林場”。
二,、八老護林,綠色林海寫傳奇
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努力,,到1995年,,陸良縣荒山造林任務基本完成,,王小苗等八個造林能手終于告別了風餐露宿的歲月,。經過15年的歲月侵蝕,,這8個精壯的漢子也步入了疲憊的中年,但他們并沒有就此歇息下來,,而是自我轉型,又當起了這片山林的守護神,。
“我們要看護好這些樹木,絕不能讓一把火給燒沒了,?!蓖跣∶绱泶蠹艺f出了護林的決心。
護林是沒有收入的,,但認準了方向,,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王小苗帶領大家開展生產自救,。他們利用山林養(yǎng)雞,、養(yǎng)豬,,用荒地種洋芋、蔬菜,、中藥材,不到一年就實現(xiàn)了自給自足,。
在護林的歲月里,,樹在長高,他們在變老,,而辛勞的腳步卻從未停止過。尤其是逢年過節(jié),,在萬家團圓的時刻,,老人們卻以山為家,,堅守崗位。這一守,,就是二十年。人性的光輝,,在歲月的磨礪中更加璀璨,。
王小苗生前總是不回家過年,,老婆來到山上對他說:你這樣守在山上不值得,,你死了樹還是一樣地長。
王小苗豁達地說:“我死了不要緊,,只要樹還在就行,?!?/p>
“秋天,村民有燒地的習慣”,,王德映說,,“就怕燒地把樹林也燒了?!?/p>
“過年都是風干物燥的時候,,上山來玩的人很多,,放炮仗容易引發(fā)火災,,心里總是放不下?!?018年,已經88歲的植樹老人王開和用洪亮的聲音說:“當年早出晚歸去種樹,,不知流了多少汗水,。我們當初的愿望是:山頭要有樹,,山腳要有路,,農民才會富?,F(xiàn)在看來實現(xiàn)了,?!?/p>
由于八位老人二十年的堅守,,花木山林場38年來從未發(fā)生過一次大的火災,。
“以前,,這里特別冷,只能種蕎子,、包谷,、洋芋,。每年下大雪,,手臂粗的樹經常壓斷,。一年要打四五場冰雹,?!蓖跫业吕先嘶貞浾f:“而現(xiàn)在,,樹長大后,,我們感覺村里比以前熱乎多了。冰雹也少了,,可以種蔬菜、烤煙了,,日子也比以前好多了,?!?/p>
為了進一步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2016年,,龍海鄉(xiāng)開展 “綠色龍?!眲?chuàng)建工作,,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20萬元。如今,,已建成1.42萬件水窖,,總蓄水60多萬方;在林中空地補植樹木2800畝,;大力發(fā)展經濟林果,,種植了7000畝蘋果、5000畝香椿,、6000多畝中藥材,;建成了梨檐山村、小松毛村,、皈依村等12個綠色村莊,,全鄉(xiāng)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6.3%,忠實地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fā)展理念,。
“在八老精神的鼓舞下,,多年以來,通過持續(xù)不斷的植樹造林和生態(tài)保護,,現(xiàn)在的龍海鄉(xiāng)不但實現(xiàn)了天藍地綠,,增加了生物的多樣性,還涵養(yǎng)了水源,,改善了氣候,,發(fā)展了生產?!标懥伎h委書記張光彥說:“今后,,我們要進一步傳承八老精神,不斷加大林業(yè)資源管理力度,,努力提高生態(tài)效益,,使龍海鄉(xiāng)的群眾逐步走上綠色強村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