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網訊(記者 朱洪良)法官,,他們是正義的化身,也是公平的守衛(wèi)者,,生活中,,我們總覺得法官神圣而莊嚴,跟我們有著遙遠的距離,。但其實,,走進他們身邊你會發(fā)現,法官們不僅熱情而活潑,,生活也鮮活多彩,。2月25日,記者跟“今天我當班”采訪團,,以全程跟蹤采訪的形式,,體驗師宗縣人民法院丹鳳法庭法官們一天工作的甘苦,以及法官這個職業(yè)光鮮背后不為人知的辛酸苦辣,。
開庭,、調解、寫判決書,、接待或上門回訪當事人,,在師宗縣丹鳳法庭員額法官們的工作里,這幾乎是他們每一天都在重復的流程,。
溫情裁決:喚回親情
“既然有了孩子,,被告又沒有什么惡習,能不能再觀察一下,,緩和一下,。”原定2月25日上午9時開庭的一起離婚糾紛案件,,因被告一直未到庭,,承辦法官田慶榮決定先行給原告做工作。
原告伏某蓮,,師宗人,,2014年外出打工與昭通青年尹某林相識,經短期交往后,,便談婚論嫁,,隨即按農村習俗舉辦了婚禮。雙方待女兒出生后,,補辦結婚登記,。2019年1月23日,,在外打工回鄉(xiāng)的原告伏某蓮因雙方結婚倉促、感情不深,、被告經常家暴等理由,,提起離婚訴訟,被告存在抵觸情 緒,,被告對法官避而不見,,開庭當日未見被告蹤影。
“現在還有挽回的機會,,一旦按下手印離了婚,,對孩子對你們雙方都是傷害?;橐黾彝o小事,,一定要給雙方一個機會,一定的時間……”在承辦法官田慶榮和李春芳庭長的共同努力下,,對原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調解,,最終原告同意再給被告機會,,向法院申請撤訴。10多分鐘后,,伏某蓮拿到蓋著“師宗縣人民法院”鮮紅印章的準許撤訴裁定書,。
案子告一段落,針對伏某蓮親屬發(fā)出的疑問,,法官們不僅就婚姻法的相關規(guī)定認真講解,,還就如何處理家庭矛盾、如何用法律手段維權作了普法教育,。
丹鳳法庭庭長李春芳告訴記者,,丹鳳法庭對婚姻家庭案件堅持審慎原則,應調盡調,,采取法官先行調解,,爭取通過非訴途徑解決問題,給家庭成 員以“溫情裁決”,,盡量做到用法律講解喚回親情,,從根本上解決糾紛、化解矛盾,,努力促進婚姻家庭和諧美滿。
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和糾紛,,丹鳳法庭僅2018年就受理各類民商事案件357件,,審結356件,結案率為99.72%,,未結1件,,為公告案件。審結案件中以調解,、撤訴方式結案219件,,調撤率為62%。
雙語法官:壯鄉(xiāng)“福音”
“入鄉(xiāng)隨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見什么人說什么話”,這是師宗縣人民法院丹鳳法庭雙語法官田慶榮進村入戶辦案的縮影,。地道的鄉(xiāng)音,,親切的問候,不僅緩和了庭審氣氛,,也迅速拉近了法官與當事人的距離,。壯語辦案,讓普通老百姓聽得懂,,成為當地壯鄉(xiāng)人的福音,。
調解完伏某的離婚案,雙語法官田慶榮和李庭長來不及休息,,便踏上了上門回訪當事人之旅,。記者跟隨丹鳳法庭的法官們,在蜿蜒的鄉(xiāng)道上,,驅車2個多小時,,來到龍慶彝族壯族鄉(xiāng)阿那黑村委會拐村村民小組,回訪一起村民起訴村委會合同糾紛案中的當事人,。
這起合同糾紛,,涉及龍慶彝族壯族鄉(xiāng)阿那黑村委會易地集中搬遷項目,占用了拐村村民小組松山梁子林地,,而村民李榮才等人在松山梁子種植了美國濕地松和桉樹,,雙方協(xié)商后簽訂了補償協(xié)議書,但協(xié)議簽訂后,,阿那黑村委會一直以各種理由拖延支付補償款,。
2018年8月17日,李榮才等人 將村委會告上法庭,。經過法庭調解,,特別是雙語法官田慶榮的參與,雙方達成村委會10月11日前支付村民補償金的協(xié)議,。
“保障庭審順利,、方便溝通協(xié)調,、不會誘發(fā)其他矛盾?!闭f起這些年運用少數民族語言辦理案件,,田慶榮說開庭的時候,運用少數民族語言,,拉近了與村民的距離,,深層次了解當事人的想法,法官的解釋當事人也容易接受,。
回訪工作很順利,,當事人及親屬對案件辦理均表示滿意。趁熱打鐵,,田慶榮法官就地以案釋法,,結合合同糾紛、勞資糾紛,、婚姻家庭糾紛,、以及“掃黑除惡”,給壯族老鄉(xiāng)們上起了普法課,。
聽到熟悉的聲音,,見到熟悉的身影,村民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有些女村民還專門穿上了節(jié)日盛裝,,不約而同地圍攏過來,捧場我們的“大明星”——雙語法官,,沐浴著春日暖陽,,一場聽得懂的壯語“普法課”在山村建筑工地上展開。
丹鳳法庭轄區(qū)少數民族聚居,,有“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之稱,涉及少數民族的案件眾多,,占丹鳳法庭全年收案的三分之一左右,。丹鳳法庭轉變“坐堂問案”的審判方式,加大了巡回審判和司法調解的力度,,將庭審現場開到鄉(xiāng)村各個角落,,2018年新增雙語法官及雙語書記員各1人,這極大地方便及解決了一些少數民族的當事人的溝通障礙,,依托雙語法官以及少數民族的干部使案件在處理的同時也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讓案件的處理達到案結事了的效果。
“有糾紛找丹鳳法庭,丹鳳法庭法官是群眾的貼心人,。這是當地群眾流傳的一句話,。我們努力將案件化解在訴前,,盡量爭取修復當事人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當記者詢問他累不累時,田慶榮法官得意地向記者說道,,群眾贊許是對我們工作的激勵,,要求我們更嚴格的要求自己,用更嚴謹的工作作風,,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與正義,,自己再辛苦都值得。
這,,就是丹鳳法庭法官平凡而充實的一天,。這樣短短的一天,記者見到的只是基層法庭法官中的一個縮影,,更多的人民法院干警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重復著丹鳳法庭法官這樣的工作,。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堅守著那一份執(zhí)著,,他們每天都在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努力著,、奮斗著,不停歇,、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