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勝利紀念日
90年前的10月17日至20日,,中央紅軍8.6萬余人從江西于都出發(fā),,開啟了二萬五千里長征。88年前的今天,,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二萬五千里征程,紅軍戰(zhàn)士一次次與敵人交鋒,,以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寫下了人類歷史的傳奇。今年是紅軍長征出發(fā)九十周年,,致敬先烈,!
中央紅軍兩進兩出云南,走過了昆明,、曲靖,、昭通、楚雄,、大理,、麗江、迪慶等七個州市,,包括威信,、會澤、尋甸,、祿勸等34個縣市,,從“烏蒙磅礴走泥丸”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紅軍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條路來,。
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一渡赤水后集結(jié)威信扎西,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扎西會議,。1936年2月,,紅二、紅六軍團長征轉(zhuǎn)戰(zhàn)烏蒙山區(qū),,取得烏蒙回旋戰(zhàn)的勝利……1935年,、1936年,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紅二,、紅六軍團)先后途徑威信、鎮(zhèn)雄,、巧家等地,,在當?shù)亓粝聛怼睹鐫h一家親》《難舍的Х光機》等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今天讓我們再一次沿著紅軍長征經(jīng)過云南的足跡,細細品讀長征史詩中的云南篇章,,尋訪云南的長征記憶,,尋訪永遠在路上的長征精神,。
苗漢一家親
如今的威信水田灣子苗寨寨門 圖源民族時報
中央紅軍長征開始在扎西集結(jié)的時候,由于敵人的反動宣傳煽動,,不少青壯年包括年輕女性都跑到大山里躲藏起來,,長期受歧視和壓迫的苗族同胞更是避之唯恐不及。
周恩來了解這種情況后,,指示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說,,扎西是個苗、漢,、彝多民族聚居的邊遠山區(qū),,貧困程度深,部隊補給會很困難,,一定要做好宣傳發(fā)動工作,,嚴守紅軍紀律,尊重民族風俗,,深入群眾中做思想工作,,用實際行動粉碎敵人的造謠污蔑,讓扎西老百姓都回到家里,。“做好民族工作至關(guān)重要”,。
紅軍進入威信后,,先后在大河灘、長官司,、羅布坳,、三口塘、斑鳩溝等地召開窮民大會,,提出“一切民族平民,,都是骨肉兄弟!”“各民族團結(jié)起來,,爭取民族解放,!”等口號。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大量書寫上“苗民是受壓迫的弱小民族,,要擁護蘇維埃加入紅軍,!”“弱小民族團結(jié)起來,拿起刀槍,,爭取民族的平等解放,!”等標語。紅軍指戰(zhàn)員都按照要求嚴守紀律,,認真執(zhí)行民族政策,,尊重民族風俗習慣,,堅持“做好事,勤宣傳”,。
紅九軍團駐扎扎西田壩青公式林時,,軍團首長聽到房東陶玉清談起苗族首領(lǐng)熊治榮的情況,便邀請熊治榮見面,。熊治榮到了青公式林后,,軍團首長在談話時向他講解中國共產(chǎn)黨的民族政策——提倡民族平等,反對大民族主義,,宣傳中國工農(nóng)紅軍是窮苦人自己的革命隊伍,,動員他團結(jié)組織苗族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爭取民族的翻身解放,,并希望熊治榮轉(zhuǎn)告其他人:“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都是一家人”“紅軍決不傷害少數(shù)民族”。紅軍首長的這些話語,,是活了幾十年的熊治榮聞所未聞的,,他只聽說他們的祖先一次又一次遭到追殺和迫害,最終才選擇在這邊遠的山區(qū)定居下來,,而今這紅軍竟這般照顧苗族,,很是感動。軍團首長一直和熊治榮擺談到第二天早晨,,在送熊治榮回家時,,還送他一摞宣傳材料,并贈送兩把銀幣和一兜食物,。
紅軍對苗族的尊重,,贏得了苗族人民的擁護。
軍委縱隊路經(jīng)水田灣子苗寨時,,在一棵被苗家奉為“神樹”的紫薇樹前,,苗胞們聽懂了紅軍的主張后,熱情地邀請紅軍喝苗寨“神水”,,祝福紅軍喝了“神水”后能打敗“白狗子”,。
威信麟鳳柏鄉(xiāng)一對苗族夫婦還冒死救助流落的紅軍祁明金。威信苗族群眾親切地把共產(chǎn)黨,、紅軍稱為“大救星”,,尊稱毛主席為“公公”。中央紅軍離開扎西回師東進后,,苗族同胞們?nèi)找古瓮t軍回來,,很多苗族聚居地還傳唱歌謠:“二天公公轉(zhuǎn)回來,分田分地又分糧,有吃有穿喜洋洋,?!?/p>
中央紅軍在扎西地區(qū)認真執(zhí)行黨的民族政策,和苗族人民建立起親如魚水的關(guān)系,,使苗族同胞看到了希望,、增強了與反動勢力作斗爭的勇氣。其后,,大量的苗族青壯年踴躍加入紅軍,、紅軍川滇黔邊區(qū)游擊縱隊和云南游擊支隊,成為部隊的有生力量,。(中共威信縣委黨史研究室)
“我的命是紅軍給的”
紅軍長征過威信扎西時,,紅三軍團在扎西街派出部隊打擊土豪地霸,一隊紅軍奉命圍攻位于麒麟坳的胡志仕家碉樓,。由于碉樓大門緊閉,,喊話也不見樓內(nèi)有任何反應(yīng),紅軍疑有藏敵便開槍震懾,。沒想碉樓內(nèi)堆放了大量黑火藥,,射擊時火星引起火藥爆炸,頓時濃煙四起,。
扎西會議紀念館 圖源民族時報
突然,,碉樓內(nèi)傳來小孩的啼哭聲。什么,?碉樓內(nèi)有群眾,!險情就是命令!進攻碉樓的紅軍聽到哭聲后立即停止射擊,,迅速沖上前去砸爛大門,帶隊的指揮員和一位戰(zhàn)士冒著生命危險,,迅速沖入火海中,。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火勢也越來越猛,,大火已經(jīng)蔓延到二樓快到三樓了,,墻壁上的石頭被燒得噼啪作響。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焦急地吶喊著,,有幾個戰(zhàn)士打算把衣服打濕然后沖進去一起營救小孩。正在這時,,之前進去的兩個紅軍終于將驚惶啼哭的小孩抱了出來,。
紅軍在鎮(zhèn)雄雨河張貼過的布告 圖源民族時報
碉樓內(nèi)的這名小孩叫賀天佑,是扎西上街人,聽說紅軍進城,,父母將其送到親戚胡志仕家碉樓里“躲難”,。前一天,碉樓主人胡志仕看見紅軍越來越多,,覺得躲在碉樓已不安全,,便攜全家逃往后山躲藏,卻將四歲的賀天佑遺忘在碉樓內(nèi),。紅軍攻碉樓時,,賀天佑正在三樓熟睡,聽到槍聲和爆炸聲后被驚醒,,見碉樓起火便大聲啼哭,。幸虧紅軍戰(zhàn)士及時相救,他才平安脫險,。
扎西鎮(zhèn)江西會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址 圖源民族時報
紅軍在向當?shù)厝罕妴柮髑闆r后,,將賀天佑托付給可靠的人家暫時寄養(yǎng)。新中國成立后,,賀天佑成了扎西飲食合作社的一名職工,。他經(jīng)常對家人及單位職工說:“如果當年不被紅軍救出,我恐怕也活不到今天,。我賀天佑的命是紅軍給的,,是共產(chǎn)黨給的!”(中共威信縣委黨史研究室)
難舍的“照病機”
圖源民族時報
“照病機啊照病機,,我真舍不得你,。去年突圍在江西,我就抬著你,。雨天行軍路又滑,,寧肯摔我不摔你。大雨大雪漫天來,,我用油布蓋好你,。扎西輕裝是第一,只能忍痛寄存你,?!?/p>
這首流傳在威信縣的紅軍歌謠,講出了紅軍將士與X光機(又稱為“照病機”)的情緣,。
這臺德國造的X光機,,當時是上海地下黨組織冒著極大危險,把它裝進棺材扮作出殯,,才送到中央蘇區(qū)的,,負傷的中央和軍委領(lǐng)導王稼祥、陳毅和不少紅軍將士的傷病,都是這臺寶貝“照出來的”,。寶貝的名氣越來越大,,百姓中一傳十,十傳百,,都把這臺X光機叫做“照病機”,。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出發(fā)時,,總衛(wèi)生部長賀誠專門叫人做了一個結(jié)實的箱子,小心翼翼地把X光機裝了起來,,由兩個民夫抬著,,附件則裝在兩個小木箱里,由負責照片的軍醫(yī)歐陽輝,、周洪生抬著,,歷經(jīng)千辛萬苦從中央蘇區(qū)抬到貴州,又從貴州抬到云南扎西,。
聽說X光機就要被精簡,,總衛(wèi)生部長賀誠說什么也舍不得,指示醫(yī)政局長陳志芳,,就是把其他醫(yī)療器械丟了,,也要保護好X光機。
賀誠的“固執(zhí)”,,誰拿他也沒辦法,。毛澤東找到賀誠說:“我們的部長啊,怎么變得小氣起來了,,不就是一臺機器嘛,。將來全國解放了還缺少個X光機?蔣介石早就為我們準備好了,,你去接管就是了,!”
賀誠說:“主席,X光機在我眼里,,比我的生命還重要,我寧可犧牲我自己,,也舍不得丟了它,。”
毛澤東耐心地開導賀誠,,精簡非戰(zhàn)斗物資和輜重武器,,是為了提高部隊的機動性,有效消滅敵人。這臺機器的確珍貴,,但再珍貴也沒有人的生命珍貴,。并表示:“這樣吧,我們也不把它丟掉,、埋掉,,那樣就損壞了。我們找一戶信得過的老鄉(xiāng),,叫老鄉(xiāng)給保護好,,以后我們又來找老鄉(xiāng)要回去,你看行不行,?”
賀誠何嘗不知道精簡輕裝的重要性,,但就是舍不得,心里著實不愿意,,但為了顧全大局,,只能忍痛割愛,非常堅決地說:“按主席說的辦,?!?/p>
毛澤東進一步囑托道:“這件事你要親自過問,安排妥當,?!?/p>
賀誠按照毛澤東的指示,要陳志芳找一戶可靠人家把這臺寶貝藏起來,。
這天,,負責拍片的軍醫(yī)歐陽輝、周洪生和幾位紅軍戰(zhàn)士抬著裝有X光機的箱子,,跟著陳志芳來到楊家寨,,找到事先聯(lián)系好的楊保和。
楊保和按預(yù)先的約定,,不動聲色地把X光機抬到自家樓上,,用破草席蓋得嚴嚴實實。
陳志芳反反復復進行查看,,并將幾塊大洋交給楊保和,,壓低聲音說:“老鄉(xiāng),要保守秘密,,不要讓國民黨搜出來,,我們回來的時候還要來取?!?/p>
楊保和嘴唇哆嗦,、輕聲說道:“請長官放心,,我會保護好‘照病機’的?!?/p>
第二天衛(wèi)生部就要離開楊家寨了,。賀誠遙望著楊保和家,惦記著曾經(jīng)為紅軍立下汗馬功勞的X光機,,眼睛濕潤了,。
三年后,楊保和被親戚廖某出賣,,國民黨云南省政府派兵搜走了這臺“照病機”,。楊保和及隔壁堂兄一家4個男丁都被抓進大牢,三年后才由家人湊錢把人贖出來,。
新中國成立后,,威信縣紅軍文物征集組找回了這臺X光機,存放于扎西會議紀念館,。
這臺普通的X光機有著極不平凡的經(jīng)歷,,寄托著紅軍將士和人民群眾的依依不舍之情與對革命勝利的殷切期望,也是軍民魚水情深的真實寫照,。(中共昭通市委黨史研究室)
歲月流轉(zhuǎn),,不朽的是革命精神,不變的是初心使命,。這些軍愛民,、民擁軍的感人故事至今仍然溫暖人心。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進入新時代,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正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發(fā)憤圖強,、奮發(fā)有為,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新的長征路上續(xù)寫新的篇章,、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
策劃:李潔
編輯:何宣穎
設(shè)計:李雪
綜合自新華社、民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