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入江邊村,聽幾位乘涼下棋的老伯說道:“江邊村以前環(huán)境臟,、亂,、差,,十多戶村民因為嫌棄居住環(huán)境差就搬走了,現(xiàn)在移民新村建好了,,他們又想搬回江邊村來住,,但已經(jīng)是不可能的事了,只能是遺憾了”,。記者不禁感嘆,,從前的家鄉(xiāng)已然成為故鄉(xiāng)。
江邊村是麒麟?yún)^(qū)東山鎮(zhèn)水井村委會石板溝村民小組的一個小自然村,,屬獨木水庫庫區(qū)及移民安置區(qū),,共有移民32戶87人。在移民項目扶持下,,累計投入移民專項資金200多萬元,,著力改善鄉(xiāng)村面貌,提升鄉(xiāng)村人居環(huán)境,,全力打造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美麗宜居的移民新村,。
硬化亮化改變“新形象”,。以前村子里的路都是土路且寬窄不一,坑塘遍布,,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滑難行,影響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制約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隨著“美麗家園·移民新村”項目的實施,為該村安裝了太陽能路燈90余套,,村內(nèi)道路硬化實現(xiàn)全覆蓋,,提升改造進村道路700余米,道路兩邊磚砌花池,,徹底改變了道路交通的整體形象,。
五十歲的陶寶壽村民說,現(xiàn)在生活真的好,,“路”修好了,,“燈”亮了,,進出也方便,,真的告別晚上出門摸黑帶手電筒的日子,我的心也跟著亮了,。
綠化美化提升“新顏值”,。投入移民專項資金,,帶動移民群眾以投工投勞,對村內(nèi)16戶群眾舊房進行穿衣戴帽,,讓舊村換了“新面貌”,。通過“拆舊一房,復綠一塊,,驗收一戶,,帶動一片”方式,全村共拆除8間大房,、5間小房,、20間豬圈,拆舊率100%,,空地復綠1480㎡,,復綠率100%,實現(xiàn)拆舊和復綠工作有效銜接,,給鄉(xiāng)村增美增綠,。同時,在保護原有古樹基礎上,,將閑置空地規(guī)則式種植的喬灌木,,靈活分層種植的花帶。結合季節(jié)觀賞性和實用性,,對村莊主要道路沿線,、村莊公共空地、房前屋后栽植各種綠植462棵,。其房前屋后庭院采用補助果樹的方式,,主要栽植柿子、櫻桃,,并由農(nóng)戶自行栽植,、自行管護,村內(nèi)實現(xiàn)家家有庭院,,戶戶有果園,,處處有綠植。同時將水庫邊竹林改造成村民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竹林”小花園,,步入其中,,翠竹幽幽,微風拂面,,心曠神怡,,別有一番“翠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韻味,。
江邊村小組長陶永良介紹,,村干部帶頭,,發(fā)動群眾參與,一戶帶一戶,,全村進行“廁所革命”“三堆”變“三園”,,累計完成戶廁改造31戶,修建化糞池1個,;清理300余堆,,共投入資金3萬元,昔日江邊村徹底改頭換面,,鄉(xiāng)村“顏值”得到全面提升,。
如今,一走入江邊村,,兩旁花團錦簇,、草木蔥郁、綠意盎然,,道路干凈,、鳥語花香,一片干凈整潔,、古樸自然的移民新村景象,。自吹響江邊“四化”建設沖鋒號,加快江邊移民新村建設,,讓村莊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移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寫在臉上,洋溢在笑容里,。
通訊員:劉芳